
上海地区四年级学生各类心理问题检出情况分布
Table1.The positive rate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mong fourth grade students in Shanghai
2020, 37(12):1162-1169.doi:10.13213/j.cnki.jeom.2020.20280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春期早期是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1],是由儿童幼稚型心理向成人成熟型心理过渡的起始阶段。由于青春期初始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造成该阶段各种心理卫生问题高发[2-4]。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与成年期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此阶段的心理问题若没有被及时识别和干预,持续到成年期可能会发展为精神疾病,给本人、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5]。身体活动和心理卫生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而成年人心理健康和身体活动水平也存在一定关联[6-7]。2017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制作工作组发布了《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要求儿童青少年每天有累积60min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并指出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对心理健康有多方面的有益影响[8]。本研究通过分析正处在儿童期迈向青春期阶段的四年级学生的各类心理卫生问题与体力活动的关系,为该阶段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早期防控和干预提供依据。
2019年9—12月期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逐级抽取样本。抽取上海地区3个市区(黄浦、徐汇和静安区)和3个郊区(金山、宝山和闵行区)共6个调查区,每区选择2所小学,随机选择四年级中两个班级,对整班进行调查研究。最终向863人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59份,其中男生433人,女生426人,有效回收率为99.5%。本研究经过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2018-14)。
自编的情况调查表共14项内容,涉及被调查学生的性别、出生日期、民族、出生方式、父母文化程度、父母收入水平、孩子的生活主要照顾者、是否住宿生、是否有严重/慢性躯体疾病、家庭亲子关系等。
本问卷用于测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由25题组成,可以检出情绪问题、行为问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同伴问题4种困难维度和亲社会行为1种长处维度,共计5种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卫生总问题是情绪问题、行为问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同伴问题4个维度得分的总和。Du等[10]将该问卷翻译成中文后引入国内,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该问卷的信效度较好。SDQ有三个选项,分别为0(不符合)、1(有点符合)和2(完全符合),每个维度的总分范围均在0~10分,除亲社会行为外,得分越高说明问题越严重,而亲社会行为的得分越高说明社会能力越强。问卷的评定结果有正常、异常和临界3种。家长版SDQ中,情绪问题:0~3分为正常,4分为临界,≥ 5分为异常;行为问题:0~2分为正常,3分为临界,≥ 4分为异常;注意缺陷多动障碍:0~5分为正常,6分为临界,≥ 7分为异常;同伴问题:0~2分为正常,3分为临界,≥ 4分为异常;心理卫生总问题:0~13分为正常,14~16分为临界,≥ 17分为异常;亲社会行为:6~10分为正常,5分为临界,≤ 4分为异常。本研究中此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
课题组选用了由澳大利亚Deakin大学审核,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翻译和修订的CLASS-C用于测量学生的身体活动强度和时间,这是一份经过信效度验证的中文版调查问卷[11],能够合理可靠地评价儿童体力活动和静态生活习惯。由于问卷语言上存在地域差异,因此在语言表述上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值得一提的是,该问卷在进行效度评估时,被证实有非常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使用该问卷不仅可以准确地评估儿童身体活动水平,也可以避免因使用加速器测量身体活动时的高经济成本、数据分析烦琐及被检测者依从度低等缺点。本研究中此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
使用该问卷可计算得出以下指标:(1)中等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MPA),指需要适度的体力消耗,呼吸比平时较急促,心率也较快,微出汗,但仍然可以轻松说话;MET(metabolic equivalent,为身体活动强度代谢当量的基本测量单位,1MET为安静坐位休息时的能量消耗率)值为3.0~5.9;(2)高强度体力活动(vigorous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VPA),指需要较多的体力消耗,呼吸比平时明显急促,呼吸深度大幅增加,心率大幅增加,出汗,停止运动、调整呼吸后才能说话,MET值≥ 6.0;(3)中高等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 to vigorous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MVPA),为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和高强度体力活动的总和[8]。
确定被调查班级后,对负责被抽中学校的社区医生以及被抽中班级的班主任老师进行调查前培训;并将此次课题的知情同意书和问卷一起由班主任老师发放给学生,由学生带回家交给家长进行填写。无论参加课题与否,班主任老师回收所有知情同意书和问卷,经由社区医生交回课题组,以此确保每一份知情同意书和问卷都能够被回收。
问卷采用双录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采用的软件为EpiData 3.0。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首先对数据进行清理,请社区联系学校补齐或修正明显异常值和缺失值,以减少数据输入误差。采用例数和构成比对计数资料进行描述,用中位数M 和第25、75百分位数(P25,P75)对经正态性检验结果呈现为非正态分布的MVPA时间进行描述;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心理卫生问题正常/临界组和异常组之间的比较,运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家庭经济文化背景、家庭亲子关系的学生在心理健康状态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理问题和体力活动的相关性。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如表 1所示,四年级学生心理卫生总问题评定结果为正常占80.1%,临界占9.2%以及异常占10.7%;男生的心理卫生总问题检出率(13.4%)高于女性(8.0%),P < 0.05。分析各维度心理卫生问题发现,各维度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同伴问题(22.9%)、注意缺陷多动障碍(15.8%)、情绪问题(9.0%)、行为问题(7.6%)和亲社会行为异常(5.2%)。
上海地区四年级学生各类心理问题检出情况分布
Table1.The positive rate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mong fourth grade students in Shanghai
被调查的859名学生每天进行MVPA时间的M(P25,P75)为76.9(8.4,107.1)min。平均每天MVPA时间不到60 min的学生占48.7%,其中,男生的比例(52.2%)高于女生(45.1%)(χ2=4.36,P < 0.05)。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平均每天MVPA时间与情绪问题、行为问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同伴问题以及心理卫生总问题异常的检出率均相关,心理问题异常检出者的MVPA时间均小于正常和临界者,均P < 0.05。见表 2。
被调查学生不同心理状况者每天中高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的比较
Table2.Association between MVPA time per day and reporting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mong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