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地氟病地域分布情况
Table1.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endemic fluorosis in China
2020, 37(12):1219-1223.doi:10.13213/j.cnki.jeom.2020.20274
我国是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除上海、海南省外,其他省份均有病例分布,有饮水型、燃煤污染型和饮茶型3种类型[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凝聚了全社会力量来推进地方病防治工作,使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为进一步防控地氟病的发展与流行,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编制了《“十三五”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简称“十三五”规划),提出了2020年年底要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有效控制饮水型氟中毒与饮茶型氟中毒[3]。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查找关于地方性氟中毒相关研究报道,分析我国部分病区地氟病防治现状,以期为地氟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我国地氟病地域分布情况见表 1。
我国地氟病地域分布情况
Table1.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endemic fluorosis in China
饮水型氟中毒是我国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类型,分布较为广泛,调查显示,我国有28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现水氟超标现象,覆盖县市1 115个,覆盖乡镇6 652个,覆盖村落75 287个,约有7 207万人口受到影响[4]。经过我国多年的防治工作,大部分病区已达到控制或消除标准,但仍有部分病区存在水氟超标现象。本研究根据检索资料,选取辽宁、吉林、内蒙古、山西、陕西、山东、青海、甘肃等病区,分析“十三五”以来饮水型地氟病区防制成效。
燃煤型氟中毒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病区类型,主要是由于使用燃煤熏烤、干燥新鲜玉米和辣椒的过程中,煤烟中的氟被玉米和辣椒吸附,致使含氟量增加;同时,煤炭燃烧时释放出大量氟化物污染室内空气,引起空气氟含量超标,双重因素导致居民长期处于过量氟暴露状态,引起燃煤型氟中毒。该类型氟中毒分布于长江两岸及长江以南偏远山区,包括12个省171个县市的32 076个村,受威胁人口达3 336万[4]。自改炉改灶防治工作启动后,大部分病区氟中毒已消除,但仍有部分病区存在氟暴露现象。本研究根据检索资料,选取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重庆、陕西、广西等省份,分析“十三五”以来各燃煤型地氟病区防制成效。
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长期饮用氟化物含量较高的砖茶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氟中毒类型,涉及7个省229个县市的13 229个村,病区人口达1310万[4]。“十三五”规划以来,高氟砖茶已经有所减少,但部分病区仍需改进。本研究根据检索资料,选取四川、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喜用砖茶泡成奶茶或酥油茶的省份,分析“十三五”以来饮茶型地氟病区防制成效。
预防饮水型氟中毒最有效的方法是改水降氟,其最直观、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是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5]。根据我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消除标准》以及《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标准》(GB 17017—2011)规定,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即认定为达到控制标准:(1)饮水氟含量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1.2 mg·L-1);(2)当地居民中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 30%。目前,研究人员分别对我国天津市、福建省、山西省、吉林省、甘肃省、辽宁省、青海省、山东省及河南省等主要氟病区进行监测,发现除甘肃省以外,其余省份氟病区的改水率均>90%,但大部分氟病区的改水合格率低,饮水含氟量超标的病区较多,如山西省、甘肃省、辽宁省、山东省及河南省[6-14]。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差别较大,如福建省、辽宁省均 < 8%,山西省、吉林省、青海省、山东省接近控制标准,而天津市、甘肃省及河南省等地氟病区则高于控制标准(具体见表 2)。
不同饮水型地氟病区改水率、改水合格率及儿童氟斑牙检出率
Table2.Water defluorination rate, qualified water defluorination rate, and dental fluorosis rate of children in different drinking-water endemic fluorosis areas
我国对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防制措施主要以健康教育为基础,改良炉灶为主,其他措施为辅。根据国卫疾控发〔2019〕 169号,防制效果评价指标主要是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控制标准为≤ 30%),改良炉灶率和炉灶使用情况、玉米和辣椒干燥率(控制标准为≥ 90%)[15]。叶红兵等[16]对贵州省燃煤型氟中毒重点病区监测发现,该省炉灶改良合格率为90%~95%;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15%~30%,平均为19.01%,16周岁以上人群每日摄氟量为0.273~0.304 mg。邓英等[17]对陕西省燃煤型氟中毒重点病区进行监测,该病区炉灶改良多元化,改良率97.85%,改良炉灶合格率42.04%,清洁能源使用率55.56%;儿童氟斑牙患病率1.71%。黄开莲等[18]监测云南省病区发现,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11.28%,但改良炉灶正确使用率(84%),玉米和辣椒干燥率(分别为66.5%、52.9%)及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17.7%)均未达到控制标准,说明该省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氟暴露隐患。戴馨等[19]研究发现,湖北省作为燃煤型氟中毒重点病区之一,其炉灶改良率为100%,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10.26%。
资料显示,大部分燃煤型氟病区进行了炉灶改良,氟斑牙发病率较“十三五”之前有所下降;也有病区改良合格率不高,但其氟斑牙检出率较低(如陕西省)可能与儿童食用熏制辣椒等食物较少有一定关系。部分病区改良合格率达到90%以上,但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仍未达到消除标准(15%,如贵州省)。
为了安全饮用砖茶制品,我国砖茶氟含量的国家标准(GB 19965—2005)规定砖茶氟含量应≤ 300mg·kg-1[20]。饮茶型氟中毒病区的主要防控措施为控制居民饮用砖茶的氟含量,将常用的高氟茶更换为低氟茶,防制效果评价指标包括当地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以及36~54岁成人氟骨症检出率[20]。格桑宗吉等[21]对西藏病区进行监测,发现该病区平均砖茶氟含量为1 028.43 mg·kg-1,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24.4%~27.2%。徐道韫等[22]监测到四川省病区砖茶氟含量为786.16mg·kg-1,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19.79%。陈萍等[23]对青海省饮茶型氟病区监测后发现该省砖茶氟含量为750mg·kg-1,氟斑牙患病率为22.56%。宁夏砖茶氟含量为192mg·kg-1,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18.10%[20]。新疆砖茶氟含量为396mg·kg-1,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2.47%,氟骨症检出率为2.75%[24]。甘肃地区茶氟含量为540mg·kg-1[20]。
资料分析显示,除宁夏以外,其他地氟病区的砖茶氟含量仍高于国家茶氟标准,氟暴露程度较高;内蒙古除茶氟暴露外,还有水氟超标现象,其氟斑牙致病因素呈多样化存在;四川、青海、宁夏、新疆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均 < 30%。
一方面,由于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我国部分病区水利部门未将水氟刚过临界值的村落纳入改水规划,使其长期存在水氟超标现象;其次,低氟水源比较难找,当地政府与职能部门存在“等、靠、拖”等现象,没有积极解决问题;另外,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由于地表水的不断流动,饮水型氟病区在地区分布上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原水氟超标地区可能会变为水氟合格区,而原水氟正常的地区可能会变为水氟超标区;最后,部分改水工程缺乏科学设计和论证,无水质验收,一些大型改水工程氟超标,使人群氟暴露程度反而较改水前高[25]。
部分病区居民经济落后,习惯了现有的生活方式,且饮用水源改水工程、改炉改灶或饮用低氟砖茶等均需承担一定费用,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居民来说,增加了经济负担,因此改良效果不明显。
针对上述问题,国务院于2019年发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我国要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有效控制饮水型氟中毒和饮茶型氟中毒[3]。这一意见的提出体现了我国要控制并消除地方病的决心。
需加强对氟中毒危害的宣传,使居民提高防病意识,如饮水型氟病区,鼓励居民自觉饮用健康水;饮茶型氟病区,对居民推广低氟砖茶,降低氟暴露;燃煤型氟病区,宣传新能源优势,改炉改灶,阻断燃煤所致室内空气氟污染及食物污染,多食用坚果等食物有助于降低氟中毒发病率[26]。
利用现有的经济政策,着力提高地氟病区居民的综合经济实力,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积极开展综合帮扶,加快脱贫步伐,提高其经济和生活水平。
首先,地方政府应将当地氟病区改善情况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款专用,组织各部门定期检测病区氟水平,维护好现有降氟成效,警惕病区复发及新病区的出现。其次,卫生健康部门定期开展调查,对自然条件或社会条件特殊的地区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这部分地区真正摆脱高氟暴露带来的危害。针对水源缺乏的地区,可以从南水北调工程中给予合理调配[25];对地广人稀的贫困地区,如甘肃、内蒙古,在国家层面上给予相应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确保实现国务院规划既定目标,取得地氟病防治工作的全面胜利。此外,对病区监测,由相关疾控部门统一规划,各地政府灵活执行;各病区监测指标(如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成人氟斑牙及氟骨症检出率等)一致,有利于对不同氟病区的防制效果进行归纳与比较,及国家地氟病防控工作的评估与实施。
我国地氟病地域分布情况
Table 1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endemic fluorosis in China
不同饮水型地氟病区改水率、改水合格率及儿童氟斑牙检出率
Table 2Water defluorination rate, qualified water defluorination rate, and dental fluorosis rate of children in different drinking-water endemic fluorosis areas
[1] |
张海涛.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现状调查分析[D].长春: 吉林大学, 2017. |
[2] |
孙殿军, 高彦辉, 刘辉.中国70年地方病防治成效及展望[J].中国公共卫生, 2019, 35(7):793-796. |
[3] |
高彦辉.我国地方性氟中毒防治70年成就与经验[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9, 38(9):689-691. |
[4] |
高彦辉.大力推进地方性氟中毒的精准防控工作[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7, 36(2):87-89. |
[5] |
戴馨, 宁浩然, 熊培生, 等.饮水氟暴露与学龄儿童氟斑牙相关性的Meta分析[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9, 38(9):769-774. |
[6] |
刘国敏, 张琴, 刘敏.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年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 2020, 20(2):168-170, 188. |
[7] |
兰莺, 陈志辉, 王木华, 等.福建省2018年度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9, 25(4):22-24. |
[8] |
李秉政, 王正辉, 尉红, 等. 2018年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9, 34(4):33-35, 49. |
[9] |
张海涛.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对策探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20, 35(1):11-15. |
[10] |
马海昀. 2008-2017年甘肃省饮水型地氟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分析[D].兰州: 兰州大学, 2019. |
[11] |
何海, 王振礼, 徐赟. 2017年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9, 25(4):73-75. |
[12] |
蒲光兰, 鲁青, 何多龙, 等. 2017年青海省海西州儿童饮茶型氟中毒流行分析[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9, 38(9):715-718. |
[13] |
高红旭, 雷帅, 范景丽, 等. 2013-2017年山东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8, 37(9):737-741. |
[14] |
郑合明, 李小烽, 余波, 等.当前全省地方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问题[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9, 30(12):962-966. |
[15] |
于光前.中国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早期防治回顾[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20, 35(1):16-17, 25. |
[16] |
叶红兵, 高静, 王玺, 等.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精准干预试点村防控效果评价[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20, 37(2):51-53. |
[17] |
邓英, 梁磊, 施周文, 等.陕西省安康市2009-2017年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改灶降氟效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9, 34(6):628-632. |
[18] |
黄开莲, 王安伟, 李加国, 等.云南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病区病情及防治现况调查分析[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9, 38(9):719-723. |
[19] |
戴馨, 段依敏, 熊培生, 等. 2012-2017年湖北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9, 38(12):967-970. |
[20] |
郭宝峰, 李程程, 梁丽娜, 等.砖茶氟含量调查研究[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9, 38(6):467-471. |
[21] |
格桑宗吉, 土旦, 次珍. 2017年西藏那曲市比如县饮茶型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J].心理月刊, 2018(2):161-162. |
[22] |
徐道韫, 陈敬, 杨小静, 等. 2016-2017年度四川省饮茶型地氟病监测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9, 35(7):692-696. |
[23] |
陈萍, 张强, 姜泓, 等. 2018年青海省海北州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状分析[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0, 39(1):47-49. |
[24] |
段依敏, 王琛琛, 蒲丹, 等. 2014-2016年新疆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8, 37(4):316-318. |
[25] |
高彦辉.现阶段我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8, 37(1):4-6. |
[26] |
杨胜, 陶娜, 罗明江, 等.燃煤型氟中毒病区人群坚果摄入量的比较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9, 36(3):204-209. |
[基金项目]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71212)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 2020-06-04
引用格式
范淑玲
.
“十三五”期间我国地方性氟中毒防制现状[J].环境与职业医学,
2020, 37(12): 1219-1223.
doi:10.13213/j.cnki.jeom.2020.20274.
FAN Shu-ling . Curr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demic fluorosis during the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in 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Medicine, 2020, 37(12): 1219-1223. doi:10.13213/j.cnki.jeom.2020.20274.